如何建立亲子关系九大原则(培养孩子的自信与独立)

adminadmin 亲子鉴定一般收费多少 2024-03-28 63 0

如何建立亲子关系九大原则(培养孩子的自信与独立)

一个月后,儿子给了我们他的答案,他要去,也很清楚地知道,去了,就不能反悔说要回来!

每个星期六和他通电话时,我们在电话里只会问他:开心吗?吃得好吗?衣服够暖和吗?同学友善吗?有什么新鲜好玩的事吗?我们不问:有没有好好学习?上课专不专心?老师说的听得懂吗?送你到英国来不容易,不要光顾着玩……我们双方都坚持着履行了合约的精神,而他的高中生涯也在完全没有让我们担心的情况下结束,并进入了一所好。

那个睡在下铺的顽皮同学,不仅在晚上睡觉时,把上铺的床板当鼓板用脚来踢,让儿子无法安稳地睡觉,每天吃饭进餐厅时,他还推挤儿子不让他进门吃饭,所以有好几天他都是饿着肚子。

当儿子告诉我们这些事情时,我心疼得眼泪哗哗直流,他爸爸也难过得不得了。我们问他,为什么在电话里不早告诉我们呢?如果我们知道这些事,不仅仅他的监护人——也就是我的老师——可以立刻去学校处理,我们也可以打电话到学校去请老师解决呀!

没想到我们那个才11岁多、戴着宽边眼镜、身材还圆圆胖胖的儿子,面对着他难过得不得了的父母,像个小大人一样,很成熟地说:你们在那么远的地方,这些事情说给你们听只会让你们担心难过。而且,这种事情必须要自己来解决。

我仍然心如刀割泪眼婆娑地问他: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处理好了吗?

儿子很得意地说,他自己去校长找到了校长,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外加比手画脚向校长说明了情况。校长除了告诫了那个顽皮的学生之外,每天吃饭时,还牵着儿子的手领他个进餐厅吃饭。儿子继续说:除了这个之外,我想,只要我成绩好,考名,还会踢球,同学就会巴结我,想和我做朋友,这样那个同学就不敢再欺负我了!于是,他果然在第二年得到了全学年名,并且进了学校的足球队。

我相信很多父母读完这一段文字后,会吓得说不出话来,他们可能会想:啊?!如果不盯着孩子学习,督促他努力用功,那他不就正好可以没人管,像脱缰野马一样只顾着玩不读书了?而且,你们多狠心哪,把孩子一个人丢在这么远的地方,让他在外面被人欺负?!

呵呵,对于监管读书学习这件事,有多少孩子在接听父母的电话或当着父母的面时,虚应故事地说自己会好好地念书,等父母一转身,他就该干吗干吗去了?事实上,对已经半大不小的青少年来说,你说什么和他做什么,并不完全相关。所以,与其让我们之间的沟通变成言之者谆谆,听之者藐藐,倒不如学会信任他们,并且让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可以让孩子听得进去的温暖和智慧之言。

至于让孩子学会遭遇困难时保护自己、为自己挺身而出,我想是天下父母更希望看见,但也是更难学习的功课。对于这一点,我和先生十分幸运,并为此一直感谢上苍。

回头说到信任,我想这也是青少年和父母之间的一个大问题。

1、亲子沟通授课人:黄绵福一、亲子沟通的含义、内容、原则一、亲子沟通的含义、内容、原则二、亲子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二、亲子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三、亲子沟通的主要障碍及其成因三、亲子沟通的主要障碍及其成因四、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形成和四、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形成和 谐的亲子关系谐的亲子关系漫画:亲子之间电视剧家有儿女给我们的“沟通”启示一、亲子沟通的含义、内容、原则一、亲子沟通的含义、内容、原则(一)亲子沟通的含义(一)亲子沟通的含义 亲子:父母与子女 沟通沟通:将一个人的意思、观念、行为传递给他人的过程。 亲子沟通:是指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能知觉到的所有沟通行为。 这些沟通行为交互传递了父母与子女间的

2、认知、态度、情感与行为等面的所有讯息,并将亲子之间连接在一起。 亲子沟通是发展、维系亲子和谐与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亲子沟通质量直接影响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是一种没有过多、过高社会期许的沟通行为。(二)亲子沟通的内容(二)亲子沟通的内容 亲子沟通的状况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亲子沟通的话题 亲子沟通的话题有很多,主要有学习、行为问题、异性交往、职业与教育、消费观念等。婴儿期:行为、习惯等问题少儿期:课外活动、行为问题、网络问 题、学习问题等青春期:学习问题、异性交往、消费问题、网络问题等分数决定地位和态度在孩子的职业选择上,谁说了算?2、亲子沟通的频率 子女在幼年时期与父母的沟通频率相对于青春时

3、期的频率要高,子女进入青春期后,与父母沟通的频率明显降低。 还记得小时候爸妈对您的宠爱吗?您对自己的孩子的爱和关注如何?3、亲子沟通的主动性 它是指在亲子沟通中谁是沟通的发起者。家庭中的女性成员比男性成员在沟通中更积极。4、亲子沟通的满意度 它是指父母和子女对于亲子沟通的满意程度。 亲子沟通中的代际差异: 对于同一次沟通,父母和子女对此次的满意程度并不一致,子女对亲子沟通的满意度普遍低于父母对亲子沟通的满意度。 (三)亲子沟通的原则(三)亲子沟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是对孩子的适应; 二是对社会教育环境的适应。 (1)对孩子的适应性 主要是指在沟通时,父母要充分了解自

4、己的孩子,注意孩子的气质类型、个性特征等,沟通的方式方法要适合自己的子女。 芬兰小故事芬兰小故事 含蓄教育的力量含蓄教育的力量 (2)社会教育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在沟通时,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沟通方式要与时代跟进。2、空间性原则 所谓空间:一是孩子生存的空间;一是孩子的发展空间。 您给孩子空间了吗?3、亲和性原则 “亲”主要是指亲情,体现为爱、关心、温暖、支持等; “和”主要是指协调、和谐,体现在适度、合理上。 亲和性原则就是指在家庭教育中为子女营造一种精神和物质相互协调的良好生长环境,使子女体会到这个环境带来的爱、信任、温暖和关怀。4、近因性原则 近因性原则就是指把握住近期的教育资源。它主要指家长

6、 亲子沟通困难 集中表现:亲子交流的困惑情绪的处理 学习的困惑 如何面对(二)亲子沟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1、亲子沟通的方法不当 常见的不良亲子沟通模式有:(1)指责埋怨型 (2)迁就讨好型 (3)打岔唠叨型 (4)超理智型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你与她(他)的交流是否依然通畅?是否还能像对待她(他)小时候那样耐心细致?你了解现在的她(他)吗?你们属于哪一种沟通方式?2、亲子沟通的缺失 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亲子沟通缺失亲子关系不良或引发多种社会问题四、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形成和谐的亲四、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子关系(一)树立现代家教理念,破除亲子沟通隔阂 造成亲子沟通不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7、,就是家长缺乏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沟通模式陈旧,导致亲子之间沟而不通。 家庭教育新观念: 对子女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1、 何谓道德选择能力 形成道德判断标准和思维选择能力,让孩子获得自身的免疫能力。 2、如何培养子女的道德选择能力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注重全面发展(二)掌握沟通技巧,进行有效交流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成功的沟通技巧能够达到以下的效果:(1) 孩子更听家长的话。(2) 家长更能引导孩子做出良好的行为。(3) 家长、孩子之间的感情更为融洽。(4) 因此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 把沟通的音调降低不要让孩子对你的语言失望 “沟通二十条”(“多一些”、“少一些”)(

8、三)建立“学习型家庭” ,排除亲子沟通障碍 什么是“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家庭”是指以提高家庭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共同成长的过程。 “学习型家庭”的本质内涵:1、学习形式:家庭成员的互动、互勉互学、共同进步;2、学习特点:全员、全程、全方位;3、学习内容:知识与技能,做人与做事。如何建设如何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的八个指标:的八个指标:1 1、有读书角、写字桌、书架(橱);、有读书角、写字桌、书架(橱);2 2、有孩子喜欢的学习氛围,孩子有自我改变意、有孩子喜欢的学习氛围,孩子有自我改变意识;识;3 3、有供家长、孩子阅读的报刊;、有供家长、孩子阅读的报刊;4 4、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有一定数量的藏书;5 5、每周有亲子学习交流时间并有相关记录;、每周有亲子学习交流时间并有相关记录;6 6、家长、孩子举行一次家庭活动并有活动体验、家长、孩子举行一次家庭活动并有活动体验日记;日记;7 7、亲子每月共同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居委会有、亲子每月共同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居委会有活动记录;活动记录;8 8、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和谐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之间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九大原则的内容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建立亲子关系九大原则(培养孩子的自信与独立)

一个月后,儿子给了我们他的答案,他要去,也很清楚地知道,去了,就不能反悔说要回来!

每个星期六和他通电话时,我们在电话里只会问他:开心吗?吃得好吗?衣服够暖和吗?同学友善吗?有什么新鲜好玩的事吗?我们不问:有没有好好学习?上课专不专心?老师说的听得懂吗?送你到英国来不容易,不要光顾着玩……我们双方都坚持着履行了合约的精神,而他的高中生涯也在完全没有让我们担心的情况下结束,并进入了一所好。

那个睡在下铺的顽皮同学,不仅在晚上睡觉时,把上铺的床板当鼓板用脚来踢,让儿子无法安稳地睡觉,每天吃饭进餐厅时,他还推挤儿子不让他进门吃饭,所以有好几天他都是饿着肚子。

当儿子告诉我们这些事情时,我心疼得眼泪哗哗直流,他爸爸也难过得不得了。我们问他,为什么在电话里不早告诉我们呢?如果我们知道这些事,不仅仅他的监护人——也就是我的老师——可以立刻去学校处理,我们也可以打电话到学校去请老师解决呀!

没想到我们那个才11岁多、戴着宽边眼镜、身材还圆圆胖胖的儿子,面对着他难过得不得了的父母,像个小大人一样,很成熟地说:你们在那么远的地方,这些事情说给你们听只会让你们担心难过。而且,这种事情必须要自己来解决。

我仍然心如刀割泪眼婆娑地问他: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处理好了吗?

儿子很得意地说,他自己去校长找到了校长,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外加比手画脚向校长说明了情况。校长除了告诫了那个顽皮的学生之外,每天吃饭时,还牵着儿子的手领他个进餐厅吃饭。儿子继续说:除了这个之外,我想,只要我成绩好,考名,还会踢球,同学就会巴结我,想和我做朋友,这样那个同学就不敢再欺负我了!于是,他果然在第二年得到了全学年名,并且进了学校的足球队。

我相信很多父母读完这一段文字后,会吓得说不出话来,他们可能会想:啊?!如果不盯着孩子学习,督促他努力用功,那他不就正好可以没人管,像脱缰野马一样只顾着玩不读书了?而且,你们多狠心哪,把孩子一个人丢在这么远的地方,让他在外面被人欺负?!

呵呵,对于监管读书学习这件事,有多少孩子在接听父母的电话或当着父母的面时,虚应故事地说自己会好好地念书,等父母一转身,他就该干吗干吗去了?事实上,对已经半大不小的青少年来说,你说什么和他做什么,并不完全相关。所以,与其让我们之间的沟通变成言之者谆谆,听之者藐藐,倒不如学会信任他们,并且让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可以让孩子听得进去的温暖和智慧之言。

至于让孩子学会遭遇困难时保护自己、为自己挺身而出,我想是天下父母更希望看见,但也是更难学习的功课。对于这一点,我和先生十分幸运,并为此一直感谢上苍。

回头说到信任,我想这也是青少年和父母之间的一个大问题。

老公要求我做孕期亲子鉴定,他太过分了,我该怎么办

做呗,你告诉他,如果不是你的孩子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是你的孩子,这个孩子就不要了,让你知道,这个孩子是因为你离开这个世界,因为孩子没有得到信任,妈妈没有得到信任,然后就分开好了!这样估计他能害怕??

有效亲子阅读要注意些什么

作为一个5岁女孩的妈妈,我有着丰富的亲子阅读体验;作为K12教育领域十几年的一线教师,我知道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如何吸引孩子的专注力,如何提问和互动;同时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日常和许多家长沟通交流,这拓展了我作为家长的经验边界,知道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亲子阅读需求。

亲子阅读,读的内容很重要。不过,如果能在更初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变成每日生活中很平常但是又不曾缺失的一部分,那么不仅可以和孩子舒舒服服地坚持下来,阅读的乐趣和精神营养会在细水长流的好习惯中不断地积聚和涵养,而且可以达到对于孩子的心理、情感、思维、悟性润物细无声地滋养。

1、坚持每天阅读,且在固定的时间阅读。

人的行为是习惯塑造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孩子有秩序敏感期,但“秩序”,包含空间的秩序感和时间的秩序感。当我们引导孩子,用完东西“从哪拿的放回哪去”,这是在培养空间的秩序感;当我们在固定的时间引导孩子作某事,这是培养孩子时间的秩序感。

现在家庭教育中有个很关键的课题是“时间管理”,大部分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都很差,也很让家长头疼。尤其到了初中,课业负担加重,很多学生和我抱怨“生活太乱了”,其实这种“乱”,都源于时间管理的混乱,让行为变得被动,从而让内心变得动荡、浮躁。

时间管理的种子,就是父母要从小开始为孩子塑造时间的秩序感。

那么,我们可以从坚持在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开始。每个家庭的生活都是一个整体,当我们把一件小事在生活中归位固定,生活中其他的事情也会慢慢各归其位,这就是“磁化效应”。比如你今天买了一束鲜花,你就会为鲜花准备一个漂亮的花瓶,然后你想买一个更好的桌布搭配,接着你也会想换一款地毯,那么家庭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你热爱生活的气息。

所以,坚持每天阅读,并且在固定的时间亲子阅读,会帮助孩子从小塑造时间的秩序感,更加利于我们把阅读的好习惯固定下来,也让孩子的生活节奏更加规律,为时间管理意识做好铺垫。

2、创造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这一点不必多说,相信有亲子阅读意识的父母都能想到。安静舒服的阅读环境,更有利于孩子静下心来,真正投入到阅读当中。更好也是固定的地点,更有利于我们进入阅读状态。

3、保持阅读的热情,但是用平常心面对亲子阅读的过程。

父母要对亲子阅读这件事保持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孩子的的热情。

首先父母态度上要喜欢亲子阅读,要有元气满满地召力;

其次,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变换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保持阅读的专注力。

但是对阅读这件事又能保持平常心,不要充满教育的功利心,不要急于给孩子灌输什么,也不要强迫孩子必须读完哪些内容、或者必须读完固定的时长。

1.0-1岁

这个时候,孩子的听觉、视觉都在不断发育,也是语音、词汇输入的阶段。

父母可以从黑白图卡、彩色图卡开始,指认图中的事物,用单个词告诉孩子都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阶段的亲子阅读,更重要的是情感链接。可以把孩子揽在怀里,一边朗读,一边抚摸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温暖。

同时,单词语音的输入也激发了孩子视觉、听觉的发展。

2.1-2岁

这个阶段,可以让孩子认识“书”这种物品,感受“阅读”这个动作和习惯。

先从色彩明亮且对比度强的、适合触摸和啃咬的布书、触摸书开始,慢慢地加入形式好玩、互动性强的洞洞书、拉拉书、立体书等等。

注意要选择书角和边缘圆滑的设计,不要伤害到孩子稚嫩的小手。

再大一点,各种绘本读物就可以闪亮登场了。

3.3-4岁

这个阶段,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已经接受或者习惯了“阅读”这件事,那么要教给孩子一些阅读好习惯。

★要引导孩子爱护图书,不能乱撕乱咬乱画。其实这种行为是孩子对书的探索方式,在更开始我们可以允许孩子这样做,所以要用布书或者耐啃咬的书过渡。

但是,等大一点,还是要向孩子灌输“爱护图书”的意识。说一次当然不管用,要在孩子每一次出现破坏行为时及时制止并告诉他爱护图书。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明白并记住。

★教会孩子自己翻页。起初孩子并不会,可能一下翻很多页,或者不知道从哪里翻,这些都需要爸爸妈妈引导正确的方式——每次只翻一页,从书的右下角用拇指和食指翻页。

★爸爸妈妈要指认书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语言和图文的对应关系。

★要保持一定的阅读时长。孩子不能看几眼就走开了。要引导孩子先从讲完几页开始,慢慢地能够讲完一本绘本故事。

★要不断地维持孩子的专注力。

但是,要让孩子在亲子阅读的时间里持续专注,爸爸妈妈还要修炼一点“武艺”:

·比如声情并茂地讲故事、

·按照角色变换语音语调、

·用夸张好玩的状态给予角色活泼灵动的性格、

·讲一些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衔接语、

·提出一些激发好奇心的启发性问题、

·和孩子分角色读或者进行角色扮演……

要把亲子阅读时间变成你和孩子的一次奇幻旅行,仿佛自己和孩子都进入了绘本故事中的世界;父母要先投入到故事中,觉得好玩、有趣,甚至有点天真的疯狂,才能把孩子吸引到绘本阅读中。

★从孩子懂事开始,在阅读过程中加入提问。

这个阶段的提问可以是封闭式的问题,比如:“小兔子的鞋子是什么颜色的呢?”“大猩猩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呢?”

这些提问可以巩固孩子基础常识的认知,加强图式输入、锻炼观察力。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孩子答对了会觉得很自豪,更愿意继续读下去。

4.5岁以后

如果前面的阶段做得很好,这时候孩子应该已经很喜欢阅读了。

我们可以按照孩子的阅读兴趣买书,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恐龙、有的孩子喜欢自然科学、有的孩子偏爱童话故事……我们都可以尊重并且支持。

我们也可以按照教育需求买书,比如情商培养、关于性教育、死亡教育、思维开发、美术启蒙、国学启蒙等等都可以入手。

当然绘本也可以继续。

这个阶段,家长还是可以在阅读中加入提问,不过要问开放性问题:比如:这时候阿秋会怎么想呢?她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如果是你,你也会这样吗?你会怎么想?

这些问题,可以让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共情,让孩子学会理解自己,并且与他人、与世界进行情感链接,会不断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和领悟能力。

亲子阅读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太聪明,而要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孩子多多表达。父母也不要先入为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先听听孩子怎么说,这也是很好地与孩子沟通内心世界、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契机。

如果家长会引导、会提问,孩子进入小学之后的看图写话题目根本不在话下,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逻辑力在这些亲子阅读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未来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也不需要担心。

这个阶段,在阅读中,除了看图和整体感知故事,家长还可以指着字,让孩子建立字形联系,认识字的语音、语义等等。因为这个阶段是识字敏感期,孩子对认识符很有热情。家长可以进行识字启蒙,慢慢导入孩子自主阅读。

5、自主阅读以后也可以亲子共读

等孩子认字之后有了自主阅读能力,为了保持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是可以保留亲子阅读的感觉:

·爸爸妈妈和孩子依然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阅读,各自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每天阅读时间的更后5分钟,大家可以交换一下今天的阅读心得。

·每个人只需要讲一个更打动自己的点。

如果是二胎家庭或多子女家庭,也可以让弟弟、妹妹加入进来,投入到家庭阅读的氛围中。

如果能够坚持下去,不仅会形成温馨、进步的家庭风气,而且每个人的思维力和表达力都会得到提升,阅读的好习惯在亲子互动中会快乐地、长久地保持下去。

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这段温馨、快乐、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时光!

亲子关系确认的确定原则

一是当事人主动申请。

二是当事人自愿。

父或者母以及成年子女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

“亲子鉴定”会不会破坏家庭、触犯个人隐私和女性权利

亲子鉴定就是一面照妖镜!全部让那些渣女杜鹃鸟无所遁形,可以让受害者提前及时止损!以免帮别人养了一辈子的儿子,到头来一场空!毕竟现在的渣女渣男太多了

重庆亲子鉴定规定原文

一、我国现有对亲子鉴定的规定

1、关于确认非婚生子女生父中男方拒作亲子鉴定如何处理的答复

2、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张成立。

当事人一方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

二、亲子鉴定的启动

根据规定,法院在进行亲子鉴定时必须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对方进行亲子鉴定。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张成立;当事人一方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申请人必须承担举证责任。

亲子鉴定的启动应当考虑子女的意见,即使符合启动亲子鉴定的条件,如果可能影响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也不应当进行。以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至上,因为无论鉴定结果如何,对子女均是一种伤害。因此,隐私实践中,法院对于亲子鉴定问题一般持谨慎态度,从严掌握原则来处理。因为亲子鉴定的随意化必然带来家庭关系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未成年子女今后的生活和成长,从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

三、如何理解请求确认亲子关系的必要证据

1、必要证据并非充分证据,不应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为必要。从举证能力上看,原告通常难以提供充分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若提高“必要证据”的标准,无疑会使得原告的诉求落空,更终受到损害的未成年子女。

2、必要证据的必要性以形成法官内心确信为标准。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考察:

(1)单纯就原告所举证据来看是否具有一定的证明力。

(2)被告所举证据对原告占据证明力达到何种削弱程度。

法官应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原被告双方的证据。

保护后代原则

1、确立子女更大利益原则

2、确立平等保护原则

平等保护保护原则也称无歧视原则。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规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针对非婚生子女的待遇。人权宣言第25条载明,所有儿童,无论是婚生海是非婚生,都应当享有同等的社会保护。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划分与子女更大利益原则存在矛盾,不利于对非婚生子女权益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非婚生子女这一弱势群体,抛弃二者的划分成为必然选择。我国亲子立法应顺应世界亲子立法的发展趋势,将“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统一为自然血亲子女,取消“非婚生子女”的歧视称谓,无论父母有无婚姻关系,其所生子女都统称为“子女”,以彻底消除在立法上和现实生活中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保障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

3、尊重血缘真实性并兼顾当事人主观意愿的原则

亲子关系的确立须以真实的血缘关系为前提,这是现代各国亲子法所遵循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各国普遍设有强制认领制度,承认非婚生子女的认领请求权,广泛许可以所有方法予以证明亲子关系。

亲子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根据国内的亲子活动的分类,亲子活动可以分为:户外亲子、亲子体验、主题活动、家庭游戏等。具体表现为:宝宝爬行比赛,小小搬运工比赛,宝宝扭扭车比赛,宝宝保龄球比赛,宝宝生日会,儿童科普活动,童心梦想秀,亲子读书会,户外郊游,亲子体验等等内容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的涉及亲子鉴定时应注意的原则有哪些和亲子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有哪些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在高温的水中,就如同用微水煎煮一样,会使茶中的维生素全遭破坏,茶香油大量挥发,鞣酸、茶碱大量渗。这样不仅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减少了茶香,还使有害质增多。不吃早餐更伤胃严重伤胃你无法精力充沛地工作且还容显老德国埃朗根研究人员在对000个对象的长期跟踪后发现,习惯不吃早餐的人占到了0%而他们的寿命比其余0%的人平均缩短了5岁另一所在一次对0-90岁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长寿的共同点之一是:每天吃顿丰盛的早餐。多喝咖啡会心白领护心九大饮食原则饭后一根烟中毒量高0饭后吸一支烟,中毒量大于平时吸十支烟的总和因为人在吃饭以后,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人体吸收烟雾的能力进入“更佳状态”,烟中的有毒物质比时更容易进入人体,从而更加重了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多喝咖啡会心白领护心九大饮食原则进食速度过快易肥胖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肥胖。很多办公一族的午,都是在非常匆忙的状态下吃完的。进食速度过快,食未得到充分咀嚼,不利于口中食物和唾液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加重肠胃负担;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在过度兴奋之中长此以往,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九大原则的内容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如何建立亲子关系九大原则(培养孩子的自信与独立)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五大原则

亲子关系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关系,要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要求家长有责任性,

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原则,以此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五大

原则又是什么呢?

一、尊重和接纳孩子。孩子的思想能力不及成人,但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家长应该

秉持尊重的态度,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发展,嘉奖孩

子的优点,不断接纳和爱护孩子。

二、关注孩子。家庭环境舒适宽松,孩子可以更自由的表达。家长要多关注,多研究

孩子的行为习惯,情绪变化,学习发展等。不断了解孩子,让孩子受到陶冶成长,增加亲

子之间的交流,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

三、建立一定的交流。建立家庭往来良好的信息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与

感受,以及帮助他解决问题。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一种友好和谐的交流氛围,共同探讨处

理家庭内的各种问题。

四、设定合理正确的规范。规范的作用在于使孩子有安全感,建立一定的调节机制。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一定的信任,凭借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轻则教育和指导,重则要

设定合理正确的行为规范,让孩子明白走什么道是正确的,从而衡量行为的正误。

五、保护孩子的情绪。家庭更重要的是和谐,孩子的心情过分紧张,家长不能责骂孩

子的感受。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既应尊重孩子的权利,又负责保护他的情绪,轻柔而有包容

心,有耐心陪伴,使孩子保持平稳的情绪。

有了以上的五大原则,能够帮助要及时改变家长曾经失误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和接

纳孩子,注重孩子心理及情绪的需要,正确建立规范机制以及建立良好的交流,无论是家

长对子女,还是子女对待家长,都会有所长进。

一个月后,儿子给了我们他的答案,他要去,也很清楚地知道,去了,就不能反悔说要回来!

每个星期六和他通电话时,我们在电话里只会问他:开心吗?吃得好吗?衣服够暖和吗?同学友善吗?有什么新鲜好玩的事吗?我们不问:有没有好好学习?上课专不专心?老师说的听得懂吗?送你到英国来不容易,不要光顾着玩……我们双方都坚持着履行了合约的精神,而他的高中生涯也在完全没有让我们担心的情况下结束,并进入了一所好。

那个睡在下铺的顽皮同学,不仅在晚上睡觉时,把上铺的床板当鼓板用脚来踢,让儿子无法安稳地睡觉,每天吃饭进餐厅时,他还推挤儿子不让他进门吃饭,所以有好几天他都是饿着肚子。

当儿子告诉我们这些事情时,我心疼得眼泪哗哗直流,他爸爸也难过得不得了。我们问他,为什么在电话里不早告诉我们呢?如果我们知道这些事,不仅仅他的监护人——也就是我的老师——可以立刻去学校处理,我们也可以打电话到学校去请老师解决呀!

没想到我们那个才11岁多、戴着宽边眼镜、身材还圆圆胖胖的儿子,面对着他难过得不得了的父母,像个小大人一样,很成熟地说:你们在那么远的地方,这些事情说给你们听只会让你们担心难过。而且,这种事情必须要自己来解决。

我仍然心如刀割泪眼婆娑地问他:那你是怎么处理的呢?处理好了吗?

儿子很得意地说,他自己去校长找到了校长,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外加比手画脚向校长说明了情况。校长除了告诫了那个顽皮的学生之外,每天吃饭时,还牵着儿子的手领他个进餐厅吃饭。儿子继续说:除了这个之外,我想,只要我成绩好,考名,还会踢球,同学就会巴结我,想和我做朋友,这样那个同学就不敢再欺负我了!于是,他果然在第二年得到了全学年名,并且进了学校的足球队。

我相信很多父母读完这一段文字后,会吓得说不出话来,他们可能会想:啊?!如果不盯着孩子学习,督促他努力用功,那他不就正好可以没人管,像脱缰野马一样只顾着玩不读书了?而且,你们多狠心哪,把孩子一个人丢在这么远的地方,让他在外面被人欺负?!

呵呵,对于监管读书学习这件事,有多少孩子在接听父母的电话或当着父母的面时,虚应故事地说自己会好好地念书,等父母一转身,他就该干吗干吗去了?事实上,对已经半大不小的青少年来说,你说什么和他做什么,并不完全相关。所以,与其让我们之间的沟通变成言之者谆谆,听之者藐藐,倒不如学会信任他们,并且让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可以让孩子听得进去的温暖和智慧之言。

至于让孩子学会遭遇困难时保护自己、为自己挺身而出,我想是天下父母更希望看见,但也是更难学习的功课。对于这一点,我和先生十分幸运,并为此一直感谢上苍。

回头说到信任,我想这也是青少年和父母之间的一个大问题。

1、亲子沟通授课人:黄绵福一、亲子沟通的含义、内容、原则一、亲子沟通的含义、内容、原则二、亲子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二、亲子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三、亲子沟通的主要障碍及其成因三、亲子沟通的主要障碍及其成因四、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形成和四、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形成和 谐的亲子关系谐的亲子关系漫画:亲子之间电视剧家有儿女给我们的“沟通”启示一、亲子沟通的含义、内容、原则一、亲子沟通的含义、内容、原则(一)亲子沟通的含义(一)亲子沟通的含义 亲子:父母与子女 沟通沟通:将一个人的意思、观念、行为传递给他人的过程。 亲子沟通:是指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能知觉到的所有沟通行为。 这些沟通行为交互传递了父母与子女间的

2、认知、态度、情感与行为等面的所有讯息,并将亲子之间连接在一起。 亲子沟通是发展、维系亲子和谐与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亲子沟通质量直接影响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是一种没有过多、过高社会期许的沟通行为。(二)亲子沟通的内容(二)亲子沟通的内容 亲子沟通的状况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亲子沟通的话题 亲子沟通的话题有很多,主要有学习、行为问题、异性交往、职业与教育、消费观念等。婴儿期:行为、习惯等问题少儿期:课外活动、行为问题、网络问 题、学习问题等青春期:学习问题、异性交往、消费问题、网络问题等分数决定地位和态度在孩子的职业选择上,谁说了算?2、亲子沟通的频率 子女在幼年时期与父母的沟通频率相对于青春时

3、期的频率要高,子女进入青春期后,与父母沟通的频率明显降低。 还记得小时候爸妈对您的宠爱吗?您对自己的孩子的爱和关注如何?3、亲子沟通的主动性 它是指在亲子沟通中谁是沟通的发起者。家庭中的女性成员比男性成员在沟通中更积极。4、亲子沟通的满意度 它是指父母和子女对于亲子沟通的满意程度。 亲子沟通中的代际差异: 对于同一次沟通,父母和子女对此次的满意程度并不一致,子女对亲子沟通的满意度普遍低于父母对亲子沟通的满意度。 (三)亲子沟通的原则(三)亲子沟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是对孩子的适应; 二是对社会教育环境的适应。 (1)对孩子的适应性 主要是指在沟通时,父母要充分了解自

4、己的孩子,注意孩子的气质类型、个性特征等,沟通的方式方法要适合自己的子女。 芬兰小故事芬兰小故事 含蓄教育的力量含蓄教育的力量 (2)社会教育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在沟通时,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沟通方式要与时代跟进。2、空间性原则 所谓空间:一是孩子生存的空间;一是孩子的发展空间。 您给孩子空间了吗?3、亲和性原则 “亲”主要是指亲情,体现为爱、关心、温暖、支持等; “和”主要是指协调、和谐,体现在适度、合理上。 亲和性原则就是指在家庭教育中为子女营造一种精神和物质相互协调的良好生长环境,使子女体会到这个环境带来的爱、信任、温暖和关怀。4、近因性原则 近因性原则就是指把握住近期的教育资源。它主要指家长

6、 亲子沟通困难 集中表现:亲子交流的困惑情绪的处理 学习的困惑 如何面对(二)亲子沟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1、亲子沟通的方法不当 常见的不良亲子沟通模式有:(1)指责埋怨型 (2)迁就讨好型 (3)打岔唠叨型 (4)超理智型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你与她(他)的交流是否依然通畅?是否还能像对待她(他)小时候那样耐心细致?你了解现在的她(他)吗?你们属于哪一种沟通方式?2、亲子沟通的缺失 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亲子沟通缺失亲子关系不良或引发多种社会问题四、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形成和谐的亲四、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子关系(一)树立现代家教理念,破除亲子沟通隔阂 造成亲子沟通不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7、,就是家长缺乏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沟通模式陈旧,导致亲子之间沟而不通。 家庭教育新观念: 对子女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1、 何谓道德选择能力 形成道德判断标准和思维选择能力,让孩子获得自身的免疫能力。 2、如何培养子女的道德选择能力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注重全面发展(二)掌握沟通技巧,进行有效交流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成功的沟通技巧能够达到以下的效果:(1) 孩子更听家长的话。(2) 家长更能引导孩子做出良好的行为。(3) 家长、孩子之间的感情更为融洽。(4) 因此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 把沟通的音调降低不要让孩子对你的语言失望 “沟通二十条”(“多一些”、“少一些”)(

8、三)建立“学习型家庭” ,排除亲子沟通障碍 什么是“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家庭”是指以提高家庭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共同成长的过程。 “学习型家庭”的本质内涵:1、学习形式:家庭成员的互动、互勉互学、共同进步;2、学习特点:全员、全程、全方位;3、学习内容:知识与技能,做人与做事。如何建设如何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的八个指标:的八个指标:1 1、有读书角、写字桌、书架(橱);、有读书角、写字桌、书架(橱);2 2、有孩子喜欢的学习氛围,孩子有自我改变意、有孩子喜欢的学习氛围,孩子有自我改变意识;识;3 3、有供家长、孩子阅读的报刊;、有供家长、孩子阅读的报刊;4 4、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有一定数量的藏书;5 5、每周有亲子学习交流时间并有相关记录;、每周有亲子学习交流时间并有相关记录;6 6、家长、孩子举行一次家庭活动并有活动体验、家长、孩子举行一次家庭活动并有活动体验日记;日记;7 7、亲子每月共同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居委会有、亲子每月共同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居委会有活动记录;活动记录;8 8、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和谐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之间

亲子教育的三大原则!

来源:。wxoi。 发布时间: 阅读量:次

许多父母在亲子教育的途中,都十分的迷茫,不知道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进行教育,有的时候用力过猛也是不对的,心理学家提出亲子教育的三大原则,帮助你在教育孩子的上更加的顺畅,各位父母都需要掌握。

重视亲子关系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会把父母看得很重要,于是也会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父母,并且也会尊重父母的想法以及感受。

好的亲子关系才是教育的根本,没有良好的关系何谈的教育呢?

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与父母的人格都是平等的,从来没有因为身份的关系而高于谁一等。想要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就要保持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而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前提就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从心底里承认孩子与自己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方式大过内容

在亲子教育中,更好的教育并不是其内容,而是一种方式,教育的内容有效才是更重要的,方式使用错了,孩子不喜欢不愿意接受,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到底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更正确的呢?这一点要从自己孩子的性格上做判断。

有的孩子性格过于开朗活泼,家长若是以一个温顺的教育方式,必然起不到较好的作用,而有的孩子性格内敛,家长过于的严苛显然也是不正确的,所以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条件进行应对即可。

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篇1

关键词 家庭教育学 教育学科 构建

中图分类: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

人们习惯于把家庭称为社会的细胞,以此说明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一,是一个国家完整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①中是这样作出规定的:

(1)奠基性。在0~8岁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度过,父母是子女位不可替换的、时间更长的“教师”。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品行、性格、习惯对子女的潜移默化,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2)感染性。父母子女的天然亲情,息息相通,“同言而信,信其所亲”,有独特的相互感染教育作用。(3)针对性。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知子莫如父”,可以准确地针对子女存在的问题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子女也可针对父母的脾气秉性进行帮助。(4)长期性。与学校、社会教育相比,有利于形成牢固的良好品德和习惯。(5)灵活性。家庭教育面向个别成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活动随机进行,内容具体,方法灵活,富有实效。(6)社会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深受社会影响,同时也影响社会。

陈桂生老师在其著的教育原理一书中谈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无法代替的,家庭对学校的影响,也是其他社会成分所难以完全代替的。至少迄今为止的社会情况还是如此”。②接下来,陈老师又谈到了家庭与学校关系形态的演变的问题,陈老师说道,就教育机构群的发生来说,家庭先于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就人类个体生长的过程来说,家庭内的个体社会化先于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个体社会化;学生在学期间,家庭环境与教育仍是学校教育的背景。尽管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影响同学生同伴(学生群体)影响相比相对下降,甚至低于后者,但“家庭的影响常常比学校更强些,在儿童年幼时,情况尤其如此。因此,自从学校问世以来,学校同家庭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课题”。③

2 家庭教育学在教育学学科中的尴尬地位

笔者查阅了相关的教育学书籍,专门以家庭教育为主题论述的不多;即使在全书中列有相应章节论述,在全书中的所占的比例也较少。以李维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书为例,该书从“教育管理”到“妇女与教育”共列有条目索引26类,非常遗憾,这些条目索引中没有“家庭教育”。笔者又详细查阅了该书所收录的1448条条目,与家庭有关的词条只有16个。

3 家庭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

家庭教育学科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家庭教育学科研究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是直接原因,家庭教育学科研究内容的复杂性是更根本的原因。家庭教育包含着非常复杂的研究内容,如家庭文化、亲子关系、家庭互动等等。这些研究内容互相交织构成一个复杂的家庭教育研究系统,而这一复杂的系统又受到社会变迁、社会分等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家庭教育领域的研究涉及到众多的学科,如人类学、生物学、人口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宗教学等。这些学科与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这样繁杂而庞大的研究内容,要形成真正意义上家庭教育学科体系困难重重。

“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不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减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⑤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家庭教育职能怎样弱化、学校教育职能怎样减退、学校又是如何代替家庭承担“照管”未成年人的职能,家庭教育“学校化”以及学校教育“家庭化”之类现象如何发展,加强家庭教育学科理论研究和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应该明确家庭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作为研究对象而言,家庭教育学科应该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如学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成人等;研究不同类型家庭结构,如单亲家庭、复合家庭、再婚家庭等等;研究不同类型的儿童,如独生子女、残疾子女、越轨青少年等等。作为研究方法而言,教育学学科所应用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再有,需要一批充满热情、愿意扎扎实实立足于家教实践的研究者。家庭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还有许多理论空白点亟需填补;同时,家庭教育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家庭教育研究中,无论是提出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做实验研究,研究者都应始终保持科学的态度,注意科学性问题,防止主观性。

注释

② 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出版社,2000.3:250、

③ 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出版社,2000.3:260-261、

参考文献

[1] 骆风。海内外学者有关家庭教育要素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5(6)。

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篇2

一、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二、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三、凸显有特色的培训

作者:张润林 单位:东莞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篇3

二、台湾师范家庭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一)台湾师范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概况

(二)家庭生活教育组学士班课程设置情况

1、校定共同课程体系及特点

台湾师范的校定共同必修科目与大陆高校的通识课程比较相似。由表1可以看出,核心通识课程涉及各个领域,不仅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良好道德意识的建立。此外,开设的课程文理兼容,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重,有利于学生发展更加健全的思维能力,开拓其视野,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大陆的很多高校目前也开设了涉及诸多领域的通识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多是选修课,而且所占学分非常少,在通识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相反,思想政治和英语在通识必修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即便大陆高校如此重视这两门课程,学生上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还是不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应付各种考试,英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反而挤占了学习其他课程的大量时间。台湾高校也十分重视英语教育,科技领域的学术刊物基本都使用英文印刷,研究生阶段的很多教材也是用英文编写的。

2、系/组必修课程体系及特点

3、系/组选修课程体系及特点

(三)家庭生活教育组硕士班与博士班课程设置情况

1、硕士班课程体系及特点

硕士班课程分为必修科目与选修科目两种。研究生要至少修满30学分,并完成硕士论文,才能毕业。硕士班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发展领域课程两类。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发展领域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和水平。(1)基础课程体系及特点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研究与发展多元家庭生活教育方案的能力,以及研究多元家庭科学的能力。基础课程分为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共同必修课程共5学分,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法(3学分)、两个专题讨论(各1学分);选修课程共14学分,包括高级教育统计学(3学分)、电子计算机应用(2学分)、家庭研究设计(3学分)、质性研究(3学分)、多变项分析统计法(硕博,3学分)。(2)发展领域课程体系及特点发展领域课程分为家庭、教育推广与传播两部分。该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家庭领域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而且十分注重学生的教育推广与传播能力的培养。

2、博士班课程体系及特点

博士生至少要修满27学分才能毕业。课程同样分为基础课程和发展领域课程。与硕士班的基础课程相同,博士班的基础课程同样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相对来讲,博士生所学科目比硕士生少,但是内容更加深入。发展领域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的培养。

三、台湾师范家庭教育课程设置特色

(一)根据社会生活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随着台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发展、亲子教育、家庭生活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渴望获得有关方面的专注知识和指导。因此,台湾师范不断调整科系设置,设立了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同时开设相应的专注(如家庭生活教育组),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培养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专注人才,满足台湾社会对家庭教育方面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台湾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家庭生活教育组开设了照料老人的相关课程,如老人生活管理等,及时为社会输送相关的人才,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课程内容全面丰富,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

台湾师范设立的家庭教育课程基本上涉及家庭研究的各个方面,如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家庭资源与管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儿童的健康与发展、老人生活管理等,选修课程种类众多,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能够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另外,台湾师范培养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级的人才,尤其注重培养高学术型家庭教育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并开设了一些方法论课程,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

(三)家庭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并重

(四)基本形成了家庭教育课程的学科体系

台湾师范围绕家庭设置了不同类型的课程,课程设置呈现科学化、多样化的特征,注重从知识认知、职能导向、个人特质和价值伦理四个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将各项能力培养落实到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中,切实促进学生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和相应能力水平的提高。

四、启示

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篇4

1.1现有家庭教育资源平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家庭教育的数字化进程逐步加快,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已有的为数不多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都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①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在认知领域。基本上以家庭教育知识普及作为其核心任务,因而主要模块无非是将一些家庭教育著作和文本照搬照抄到网站上,应用信息技术来复制和移植其它网站的内容,未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面有效创新;

②家庭教育资源比重失调,与传统家庭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智能养成”的现象有相似之处;

③分类教育指导不足,使家长、学生的不同需求无法充分地得到满足;

④缺乏互动性,家长与学生往往是运用平自接受教育,缺少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1.2多元智能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当代著名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能是智力和才能的综合,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和发展性特点,每个人都具备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应该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智能陪养的现状,应着重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对素质教育的更好诠释。家长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家长应该掌握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为孩子的智能发展创设相应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2.1平台建设指导思想

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家庭为宗旨,突出教育性、指导性、有效性和易用性;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发挥互联网、移动网络等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实时性、开放性、互动性、超链接、多媒体、大容量、易检索等特性,辅助家长及学生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平台建设原则

平台建设需遵循如下原则:

(1)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平台旨在激发家长和学生对智能发展的重视,鼓励和指导家长体验并发现培养孩子智能的良好途径,有针对性地激起家长对孩子智能培养的意识,探索培养孩子多元智能的方法。

(2)以家长和学生为中心。

平台建设应该突出家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家长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家长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以保证其掌握多元智能的理论内涵;选取新颖、生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元智能教育内容;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导航、技术支持等。

(3)教师在线参与并指导。

教师不仅要进行资源建设,而且要全程跟踪学员的学习过程,随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对不能跟上学习进度的学员进行个别化指导。

(4)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

平台建设要考虑有效发挥网络平台提供的多种活动和资源功能,依据网络超越时空限制的特征进行家庭教育。

(5)以参与者的多向互动为特点。

平台建设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往、信息反馈,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协调,构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更佳辅助环境。平台建设包含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多对多的引导、交流、学习等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方便。

2.3平台系统架构

资源平台采用模块化、分的设计理念,将数据、业务逻辑处理、资源展现分成3来实现。资源用以存储各种系统数据和资源。基于平台安全性和扩展灵活性考虑,将系统数据与资源数据分开,既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又方便灵活选择数据库系统进行资源库存储。应用实现与资源相关,管理相关的业务应用处理逻辑,向下访问数据,对下的数据进行处理,将结果反馈给上展示进行展示;应用上与展示相连,接收从展示传递过来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应用实现的应用逻辑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资源应用服务、检索服务、系统管理。展示将资源平台中的资源及相关信息展示出来,并提供服务及管理接口。主要包括资源客户端、平台管理门户、资源应用门户。资源客户端通过桌面客户端提供资源浏览、下载、检索等服务;平台管理门户方便管理员对平台和资源进行管理;资源应用门户面向资源更终用户提供资源展示、目录、检索、下载等服务。

2.4资源库内容建设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家庭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多元智能介绍、多元智能学习、多元智能游戏、多元智能测试等。用户在资源平台上可以按类别、专题等进行查看,提供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下载、上传、评价资源。平台管理者可以审核、、修改资源。资源获取有以下两种途径:

(1)整合网上资源。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教育资源,如多媒体素材、文献等,整合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是获取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网上下载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筛选,经过相关专家和教师审查后充实到资源库中。

(2)自主开发特色资源。

鼓励广大优秀教师成为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建设具有多元智能理论特色的家庭教育资源,充实家庭教育资源库。

2.5资源平台应用功能

采用B/S模式的资源平台具有如下应用功能:

(1)用户管理。

(2)资源管理。

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篇5

关键词:榜样教育; 立体模式; 情感模式; 网络模式; 偶像模式

中图分类: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1672-9749(2012)03-0026-04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道德进步的终极目标,这个价值论原则,预置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方法论。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道德榜样具有标志性和导向性作用。在传统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中,在“贵师重傅”教育理念中,孕育了以教育者为唯一主体的单纯的传授模式。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难以共融,在新时期遭遇困境。人物树立模式与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协调;单一的灌输式与多样性的学习渠道格格不入;政治说教模式与人的多样性需求不适应。面对此困境,榜样教育模式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改变和丰富,然而实践中榜样教育依然我行我素,以不变应万变,致使榜样教育呈现效应递减的趋势。时代的变迁,人的独立性、自主性的高扬需要人们对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再定位和再思考。因此,从榜样教育的立体模式、情感模式、网络模式和偶像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成为必要。

一、榜样教育的立体模式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对人的本质作了如下概括:“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由此,作为人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要受到立体的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而在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活动中,学校是一个重要的阵地,它在整个榜样教育体系中起着主体性作用;社会是整个榜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力;家庭则是学校和社会榜样教育的扩展和延伸,在榜样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学校和社会在榜样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社会榜样教育保证了对榜样行为事迹和精神品质更大程度上的宣传,实现了对民众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为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和净化社会风气奠定基础。学校榜样教育利用社会提供的大量教育素材,实现了与社会榜样教育的相互补充,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榜样。然而我国学校传统榜样教育由于过于强调和突出教师的权威作用,采用直接灌输和政治说教方式,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果。

随着个体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体不再迷信和依赖权威的力量甚至开始对权威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这无形中就为家庭榜样教育开辟了空间。家庭作为学校和社会榜样教育的扩展和延伸,其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在榜样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因为家庭是人生的环境,是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孕育和萌芽的重要场所。而作为子女更亲近的、更可信赖的人——父母是孩子无法选择的任教师,在子女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当其冲地成为子女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但父母“榜样”毕竟是社会形象的一种折射,存在着多样性和多次性。父母“好榜样”可以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创造条件;反之,将导致子女滑向反面。

面对着家庭、社会、学校榜样教育孤军奋战、各自为政的缺陷,只有建立学校、社会、家庭通力合作的榜样教育立体模式,才能保证对个体进行全方位的价值引导。如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榜样教育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尤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的发展生态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借鉴。此理论指出,人类发展所涉及的几个关键性的环境因素,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等因素对于个体行为,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只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个体才能获得发展。受这一理论的启示,要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榜样教育立体模式,就要在尊重各自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发挥三者整体合作的优势,从而实现更优效果。

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家政专注;人才培养

一、引 言

二、家庭服务业和家政教育的内涵

家庭服务业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旨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人们的幸福指数。纵观家庭服务业的发展轨迹,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和发展过程。有专家学者把我国目前的家庭服务业分为三个次:简单劳务型服务,如维修、保洁等;知识技能型服务,如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专家管理型服务,如高级管家的家庭事务管理、家庭理财、社交娱乐、家庭消费指导等[3]。家庭服务业是需求主导的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目标的变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家庭服务也大致走过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粗放到精细的进程。大体上,人们家庭生活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次:家庭物质生活、家庭精神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融入。家政教育是培养人们的生活技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和目的也有次性。我国家政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次:普及型,针对家庭成员和社会公民的家庭生活基本素养教育;生存型,针对从事家庭服务相关职业人员的家庭服务基本技能教育;提升型,针对希望提升家庭生活质量以及更好履行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教育。

三、高职家政专注人才培养定位

(一)制定人才培养定位的原则

立足家政高职教育的现状,基于家庭服务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应按照对接产业、面向未来、高端引导和突出特色的原则,明确家政工作任务及岗位群,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二)明确工作任务及岗位群

表1 高职家政专注工作任务及岗位群

(三)确立家政专注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家政服务员、家庭护理员、家庭管家、营养管理员、家庭早教师等一线岗位,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现代家庭服务和管理理念,具备家政岗位任职要求必备的专门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家政岗位服务技能,适应现代家政服务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明确家政专注人才培养规格

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国内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较强社会交往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

知识结构要求:掌握必备的家政学、管理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家政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

能力结构要求:熟练掌握家政服务业岗位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与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视野,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熟练地进行日常生活会话;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四、围绕培养定位,高职家政专注人才培养思

(一)根据区域经济,选择相应家政专注方向

家庭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受“侍候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从事家政服务行业,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没有得到用人家庭应有的尊重。家政职业认可度低,导致专注出现严重的生源危机[4]。区域经济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支撑,高职教育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与动力因素。只有坚持以服务促发展,以贡献求支持,才能赢得更佳的发展环境,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实现高职家政专注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应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家庭服务业急需的家庭早教师、养老护理员、高级管家、涉外家政进行选择,与高等院校实行错位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从而确立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打造特色和优势品牌。

(二)构建理论体系,注重家政职业素质培养

(三)强化实践环节,实行分阶段全过程贯穿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更有效手段。根据家政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家政专科专注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家政专注教学计划中,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行三年全程贯穿,按阶段逐步深化,实践环节所占比例至少应达二分之一。高职家政专注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与理论配套的课内实训、课程实习、专注认识实习、专注综合实习、学生顶岗学习和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撰写等多种形式。通过实践性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的家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消化,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尽早实现与家政实际工作的同步,能提前体验实际工作的需要,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高职家政专注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各种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完成实训实践,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寻求多方合作,探索多元共赢培养模式

高职家政专注学生能否实现就业是关系家政专注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家政专科专注的发展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找准专注定位,与企业、政策、社区等主体合作,采取三位一体、订单培养、社区联合、半工半读、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在我国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和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三体一体”人才培养模式[5],即“政校企”一体,政策主管部门、学校和家政企业(行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赢互动、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同时又以各自的社会需求目标为依据,彼此制约,缔造利益共同体,共同培养家政服务专门人才。与家政企业实行订单培养,同企业联合办学,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不仅有利于家政企业培养出适合自己的实用型人才,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传统“乡村社会”和 “机关社会”的社会结构正在变成“家庭+社区”的结构,社区成为大部分家庭特别是城家庭的主要栖息地,社区与千家万户有着紧密联系。目前,社区也非常需要家政专注对接甚至“落户”,客观上为家政专注的办学模式转变提供了便利。

(五)改革教学评价模式,构建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家政专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注,不能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学生学习的更终目的在于运用,考核目的不仅考察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也需要检验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果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决定的考评方法,学生只重视书本理论轻视实践应用,无法达到家政技能的教学目标。因此要改革教学评价模式,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训相结合,并构建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在教学考核过程中,与职业技能相关课程侧重应用考试和操作考试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家政师、养老护理员、早教师、育婴师、公共营养师等资格考试。此外,在平时的家政课程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全面、直观、正面的进行相互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学习别人的优点和特长,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整改意见。更后,教师对学生操作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对项目用到的知识加以梳理。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指出问题所在,而且要给出具体改进的建议等,让学生可进一步改进,从而提高家政知识的综合掌握。

(六)壮大师资队伍,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家政专注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家政师资力量严重薄弱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努力壮大师资队伍,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一是积极开展校内培养。对家政专注的教师或有志于家政专注的教师,出台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支持他们到国内外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和专注研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家政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等,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二是加大引进力度。有计划地引进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师,重点是将具备教师条件处在行业生产线的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家政专注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三是建立高素质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常年聘请有实力的家政企业专注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使之承担专注技能训练课程和学生的顶岗实习等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艺华。我国家政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N]。湖南日

报,(3)。

[2] 张文范。打造国内式家庭服务业发展体系[J]。国内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2012、(2)。

[3] 黄进。家政服务业的“非正规性”与发展策略[J]。社会

科学研究,2004、(5)。

[4] 闫文晟。我国家政职业教育发展出探究[J]。成人教育,

2012、(12)。

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篇7

关键词:农二代;家庭教育;家校合作;有效途径

1 引言

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是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参与,共同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当今教育的价值取向表明,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教育资源,教师也不再是教育学生唯一的权威。在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越来越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关心的问题,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研究课题。

2 家校合作研究现状

在我国,近二三十年中,家校合作在理论、实践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家校合作实践方面,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更新家校合作的概念,补充家校合作的内容,探索家校合作的形式,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积极主动地争取来自家庭的更多支持和配合,将家校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次。理论研究方面,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和分析国内现状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对家校合作的概念、内涵、价值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家校合作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学术界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探索少,比较零散,现有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原则、分类、模式等方面的建构,对家校合作的特点、理论基础研究较少;对国外的理论引进、译介较多,本土化研究薄弱;研究的视角比较单一,对现存问题的分析比较笼统,没有将其置于不同的视角或背景下,重复性强;现有的研究主要以城为主,对农村家校合作尤其对留守儿童的家校合作研究少而且零散,对农村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认识还不够深刻,对策研究及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完善,有些研究是对城家校合作的移植,缺乏针对性。

3 家校合作的理论背景和实践模式

3.1 家校合作的理论背景

目前,家校合作在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框架,分析家庭-学校-社区关系,为家校合作的实践提供了全面、有力的理论依据。

3.1.1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Coleman。J。S)在二十世纪八十年引入教育研究领域的,他指出,社会资本是内在于家庭和社区组织中的整套资源,它们有利于儿童或年轻人的认知以及社会发展。这些社会资源因人而异,极其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人力资本的发展。就教育来说,科尔曼将社会资本分为家庭内社会资本和家庭外社会资本,前者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投入、教育期待、亲子问的互动,而家庭外社会资本是指父母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包括社区邻里关系、与子女的教师联络、与子女的朋友和父母认识、师生关系等。在通过对美国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的深入调查之后,科尔曼发现,在社会资本相对高的教会学校中,学生的辍学率相对于社会资本低的公立和私立学校来说明显的低,而学业成绩相对较高。这一现象说明通过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加社会资本可以增强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对美国的家校合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促使家校合作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使学校开始重视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关系,家长、社区等社会机构开始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充分利用家庭内社会资本和家庭外社会资本。

美国心理学家布容丰布任纳(Bronfenbrenner,U)的发展生态学理论(the ecology of humandevelopment)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交往和影响的结果;而人的生态环境,是由家庭、邻里、学校和社会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不同次和结构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次和结构不同的系统,因其与个体之相互关系的独特性,而对人的发展产生特殊的影响。生态学的理论注重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他机构之间对人的教育的交互作用,但是没有考虑到各机构影响力的积累与协作,忽略了三者整体力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3.1.3 重叠影响阀理论

重叠影响阀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爱普斯坦(Epstein。J。L)等人基于生态学的解释框架和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爱普斯坦提出的重叠影响阀理论将学生置于家庭、学校和社区关系模式的中心,认为,孩子们成长所依托的家庭、学校与社区都抱有相同的目标,承担着共同的任务,它们之间经常进行高质量的沟通和互动。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各种机构中感受到关怀,从各种人那里接受到相同的有关学校的重要信息概念。学校、家庭和社区这三个背景实际上对孩子以及三者的状况、关系发生了重叠的影响。重叠影响阀是对生态学理论的补充和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力会不断的积累,将儿童置身于一个关怀性社区之中,改变了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力是依序的认识趋向,增强了家庭、社区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更好的促进了三者之间的联系。

3.1.4 权变管理理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个子系统内部和子系统之问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社会的其他系统之间具有高度的渗透性。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类型一体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三者之间应该互相影响、互相配合、资源共享、协调一致,共同促进教育和儿童的全面发展。对于家校合作来说,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和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学校教育不可能仅凭自己单方面的力量来实现教育目标,学校教育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家庭、社会系统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努力摆脱过去和家庭、社会在儿童教育方面相脱节的错误做法,注重三者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就要求学校要从封闭转向开放,制定新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鼓励、吸引家庭和社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

3.1.5 协同学理论

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创立者是德国斯图加特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或自然界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宏观的或微观的。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内部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那就是各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受相同原理支配,这个相同原理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形成的协同效应,成为协同系统。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过程之中,需要其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家校合作正是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同效应的表现。家校合作使学校、家庭、社会各系统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学校教育居于系统的主导地位,指导家庭教育,协调社会教育,使教育系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

黄河清所著家校合作导论列举了“社会交换理论”、“符互变理论”、“利益群体理论”、“包容理论”、“共同责任理论”等理论依据,用于分析家校合作。

国内外学者对家校合作的模式有许多阐述。在国外,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是戈登的三种模式说,即家庭影响模式、学校影响模式、社区影响模式。

国外学者设计的家校合作的方案中,运用了许多不同的策略。这些家校合作策略中,直接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称之为直接策略:与教学和学习活动并不直接有关,但是支援教学活动的,称之为中介策略。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教育活动称之为边缘策略。

4 农二代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分析

4.1 现状分析

4.1.1 对教育责任的理解:学校为主家庭为辅

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责任的分担,应该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频度分布为:学校为主家庭为辅>家校均担>家庭为主学校为辅。

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合作教育持支持态度,认同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家长的支持态度,为家校合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1.3 合作方式:家长会为主

合作方式以家长会和电话联系为主,合作渠道比较单一,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名存实亡,徒有虚名,家长开放日、亲子互动等方式应用少,家访渐受冷遇,家校结合处于放任自流的状况。制约了家校合作功能的发挥。

4.1.4 合作时机的选择:非常规事务为主

家校合作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和思想出现异常时,以解决问题为主,没有形成常态性工作,缺乏持续性。

4.1.4 合作内容的关注:学习成绩为主

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内容的关注点基本趋于一致,尤其在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家校双方达成了高度共识。说明家校合作双方具备合作可能和基础,有利于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但是,明显存在合作内容狭窄,忽略了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1.5 交流的频度:有时有

教师参与家校合作很不平衡,以班联系为主,表现出教师开展家校合作的专注性不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也只是偶然发生。

4.1.6 家校合作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产生的效益:有效益

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从家校合作中得到了收获,对家校合作的认识有所提高,对家校合作产生的效益持肯定和支持态度,评价积极。

4.2 特征

综合分析各种调研材料,农二代家校合作教育呈现出以下三种结构特征:

4.2.1 一般性合作

在一般型家校合作教育中,家长和学校或教师之间存在低次的沟通和交流,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通常着眼于一些常见的一般性、常规性的事务。这种类型的家校合作教育在农村更具普遍性,虽然时效性好,对于维持基本教学秩序具有一定作用,但是计划性和前瞻性差,其合作仅停留在较低次。

在随机性家校合作教育中,各合作主体没有明确的合作意愿和意向。家庭与学校双方彼此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具有偶然性。并且,这种偶然的交流范围狭窄,除非一些重大、突发的非常规性事务,双方很少走到一起。

4.2.3 主导性合作

在主导型家校合作教育中,学校、教师是主导,要求家庭、家长积极配合,家校合作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都较强。但是,这种做法不是一般农村学校所能企及的。因此,虽然这种类型的合作较为理想,但并不是所有学生家长都有条件、有心情予以配合,较难推广。况且,学校主导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家长这两个参与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从而造成家庭、家长对学校、教师的另一种依赖。

4.3 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目前农二代家校合作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组织松散,管理不足,家校合作缺乏保障机制。(2)渠道单一,时间拮据。制约家校合作功能的发挥(3)内容狭窄,深度欠缺。忽略学生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4)单向为主,缺乏互动。合作中教师和家长角色定位不当。(5)质量不高,频率不足。家校合作多以“解决问题”为主,只有“问题”出现才能激发大多数家长和教师的合作需求,合作次不高。(6)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上述问题与多数学者同类研究结果相一致。

(2)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在受教育方面,农二代上学难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弱势群体,缺少先天的资源优势。

(1)时空受限。为了生计,多数农民外出务工,流动性大,远离家乡,远离子女,时空隔离,形成了留守子女、“准单亲”子女等农二代类型,家庭教育结构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亲子教育被削弱或消解,对家校合作无暇顾及,鞭长莫及,影响学校教育。

(2)家长信心不足。农村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社会地位的差异、文化水平的差距,导致家长仰视教师,缺少心理沟通,在心理上与学校和教师产生障碍和隔阂,处于被动地位,对讨论教育问题缺乏自信。

(3)家校合作能力欠缺。农民工自身知识浅薄,学历次和文化素质低,缺乏教育素质的训练和指导,虽有望子成龙之心,缺少点石成金之术。对子女学业方面的辅导力不从心,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技巧和能力。

(3)教师合作能力受限。目前的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并没有向教师提供有关家校合作的专门训练,教师缺乏家校合作的技巧和能力。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对教书育人工作的热情和投入欠缺,使农村家校合作教育难以开展,不能落到实处。

(1)教育评价机制单一僵化。现今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并不完善。教育评价多以教师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一种量性的、结果性的评价,学生并没有参与对自己的评价。而随着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量化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家长同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前述家校合作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单一,便是这种单一僵化评价机制的产物。

(2)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基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有必要使其成为学校和社会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一种制度。而要成为制度,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家校合作关联到社会系统中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它们的合作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尤其是教育主管单位的管理。管理缺位,造成农村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松散、机制不完善,多数学校没有统一、正规的家校合作组织以及有效的评价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家校合作活动也没有明确的、完善的规定和政策制度的保障,从而使家校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

5 改进策略

5.1 升华合作理念

尽管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态度和认识基本达成共识,但是这种认识并未内化为理念和意识,行动上未能形成自觉行为,需要政策、学校、及研究人员共同推动。如果家庭与学校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性质上、在学校和家长的角色上、在家校合作的性质上具有新的观念,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合作的障碍。

5.2 创新合作模式

前文已经介绍了多种有关家校合作操作面的实践模式,均有借鉴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网络环境赋予“家校合作”更深的含义,也给家校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方式。网络的时空跨越性,使得参与合作的教师和家长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网上的交流和互动,解决了农民工远离家乡远离子女远离学校家校沟通时空受限的难题。基于网络的互动式交流,既克服了传统单向交流的弊端,也符合家长的实际需求,逐渐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和认同。基于网络的“三位一体”的互动合作模式如图10、

5.3 制定政策法规

健全的法规政策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保障,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支柱,也是维系和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手段。政策和法规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家校合作的正规化、系统化,也有利于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

5.4 提高合作能力

提高家长素质和能力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目前而言兴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教育是一种可行的权宜之计。定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不仅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对家校合作的认识,还可以密切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加强沟通,培育良好的合作基础,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补充、协调配合,促进孩子向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应加强家校合作技能的教育,教研活动就经常性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交流,提高教师实施家校合作的能力。

5.5 建立合作的组织

组织机构是家校合作活动的重要载体。家校合作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可以避免合作过程中的组织松散、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出现。各农村地区和学校可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设立如村家校合作领导小组、家长教师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地方性家校合作组织,以利于保持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的同步性、一致性,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合力。

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功能;演变

一、家庭教育功能的含义

“家庭教育功能是家庭教育的客观结果,即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有价值和实际结果”\\+①“即它通过作用于家庭成员(更多地表现为在家庭生活过程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家庭成员(个体)和家庭组织(次级社会组织)具有某种状态(改变或维持),进而延展为对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产生影响,使社会现实具有某种状态(改变或维持)。\\+②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根据一定的社会目的,父母或年长者向年幼者传授文化知识,社会价值观,社会规范进行家庭教育,而子女对父母的影响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是双向的,相互的,并非单向的,直线式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方面,家庭教育个体功能主要是指在社会客观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家庭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发展,是个体积极主动发展的过程。家庭教育社会功能主要是指通过家庭教育发挥家庭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二、国内家庭教育的产生

本文中谈到的家庭是指“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初级社会群体”。\\+④而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的婚姻是在原始群婚制度上建立起来的,并未形成一定的婚姻关系,因此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并没有产生家庭,严格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也就没有产生。而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取代公有制,父权父系制取代母系制,人类社会开始从母系大家庭中分化出来,形成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家庭教育也随之产生。

家庭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各个方面的不同,家庭教育也因此打上各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烙印,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家庭教育作为家庭的更基本功能,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中,其功能是不一样的。

三、国内家庭教育功能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家庭教育功能也在不断地演变着,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也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是分析国内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这三个阶段的家庭教育功能。

(一)国内古代社会家庭教育功能

国内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从奴隶社会至清朝末年封建社会结束这一段时间的教育。

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不发达,家庭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为奴隶主统治服务的,家庭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奴隶主贵族家庭中,尤其是在帝王家庭中,传授子女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生产生活、体育训练的基本常识,文字教育、数学教育等,如“六艺”教育。奴隶主贵族的家庭教育是为奴隶主统治阶级培养人才服务的。奴隶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被统治阶级垄断,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子女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接受的完全是家庭教育,由家长传授一些生产、生活知识。而由于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受奴隶主奴役,无法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因此家庭教育也就无法正常进行。

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封建时期的个体家庭始终包容在宗族或家族体系中,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宗族或家族的成员,都在君权或父权的教导和监督下,从事家庭教育活动。在封建社会中家庭教育关系着个人命运,家庭命运,家族的命运,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个体家庭和家族巩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国家政治稳定的先决条件。

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无论是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对儿童进行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教育,主要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封建统治者的家庭教育培养的是“政治人”,为以后的社会政治生活做准备,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二)国内近代社会家庭教育功能

鸦片战争后,国内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方文化开始传入国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开明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在高统治者和思想家中,如曾国潘教导儿子学习洋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张之洞送儿子出国留学,进新式学堂习军事等。因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局限于封建统治集团和部分思想家,加之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这一时期,虽然家庭教育形式和家庭教育内容有所变化,但是家庭教育的功能没有摆脱传统的家庭教育功能,依旧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注重家庭女子教育,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重视幼儿教育等主张,对近代家庭教育方法和理论做出重要贡献,促使家庭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家庭教育中开始介绍经世致用的科技文化知识,传统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受到冲击和动摇。在这一时期,清末政策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均对教育进行改革,尽管改革目的不一致,但是学校教育相对有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家庭教育的功能。然而由于学校教育仍没有大力普及,因此家庭教育仍然占主要地位,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三)国内现代社会家庭教育功能

新国内成立以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育得到重视,我国加强了学校教育的改革,学校教育体制越来越现代化,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走向科学化、专注化和人性化,学校教育在我国现代社会教育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学校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现代社会中,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的专门机构,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儿童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虽然学校教育承担着较多的职能,取代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但是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的发展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对儿童进行常识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道德的教化和熏陶促进儿童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同时父母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功能本应是相辅相成,是互补的,并非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辅助。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系统在指挥棒的指导下,学校教育的权威性得到加强,家庭教育的依附性增强。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关注于孩子的升学问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功能错位,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家长帮助子女复习功课,检查作业等学校教育活动,这就势必减少父母与子女亲子活动,减少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父母成为孩子的陪读者,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是不均衡的,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虽然我国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家庭教育功能有所弱化,但是家庭教育功能始终是无法被取代的。而且随着教育的发展,一些新的教育观念开始对人们产生影响。教育终身化使得家长意识到学习并不是某一阶段的事情,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终身化的开端,而是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的,是终身的。人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会不断地增强,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促使家

庭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在家庭教育的个体功能方面,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杨宝忠著: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第220页,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

②杨宝忠著: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第227页,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

[参考文献]

[5]杨宝忠著。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高宇。论教育功能的历史演变前沿理论[J]。前沿理论,2008,8、

[9]陈媛。论国内古代家庭教育及其现代意义[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

[10]邹强。国内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安康师范教育学院,2008、

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篇9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教育;建议

教育为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受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影响,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新人。家庭不仅是一种血缘关系,还是一种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伦理关系,同时受到的保护。家庭教育功能与家庭不可分离,也使它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长期性、连续性、复杂性、全面性、针对性、潜移默化性、随机性、继承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家庭教育的特点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共同决定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曾经是国内文化的优势资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国内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家庭作为青少年主要的生活场所,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继续。

(一)家庭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保障

家庭为青少年成长提供物质基础,满足其生理需求,保证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家庭教育为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满足青少年情感需求,影响其性格形成。父母是子女的任老师,家庭教育奠定了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教会子女说话、行走、为人处世的方式,在社会生存下去的法则。所以,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得以成长的基础。

(二)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

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个体发展的关键。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决定了青少年更早接受的教育来自于父母。家庭教育更早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父母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会潜移默化地留在子女记忆中,子女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个体品德和个性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更早的教育印象更深刻,影响更长久。家庭教育不仅是子女接受的更早的教育,也是子女社会化的途径之一。

(三)家庭教育持久地影响青少年成长

家庭教育是对青少年成长影响更持久的教育。系统的学校教育虽然是个体成长过程中连续进行的,但与家庭教育相比,还只是人生整个历程中的一个阶段。个体从出生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尽管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与父母的产生距离,由于血缘的联系,家庭教育的影响还会持久地发挥作用。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虽然不同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大小不一样,但始终伴随着个体。

二、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不当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因为独生子女的中心地位得到强化,往往使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骄横、自私而又脆弱的性格。家长对独生子女期望过高,其教育行为常表现为: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分宠爱,使子女缺乏独立性,成为子女身心发展的障碍。

(二)家庭教育条件的不平衡

不同家庭的家庭教育条件不同,有的家庭氛围好,亲子关系融洽,父母教养方式合理,对青少年的成长自然是有利的。但是,有的家庭教育观念偏差,甚至不重视教育,或者父母离异等,这些不利的家庭教育条件都会对青少年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三)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家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教什么,如何教,主要取决于家长。而家长的水平是有限的,这必然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另外,家庭教育易受感情的影响。父母感情用事或表现为娇惯溺爱,或简单粗暴,这都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三、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建议

(一)家庭方面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心青少年全面发展

,重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中,道德教育居于主导地位,他认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首先都必须是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当今社会,由于升学的压力以及德育成果的滞后性,虽然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但是往往更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所谓“成人才能成才”。

2、选择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科学教育

,尊重子女,维护其自尊。教育的终极目的和归宿是让个体获得幸福生活,这也是人类一切教育目的共识。从这个意义上看,尊重子女的权利,会使子女在成长发展的更关键时期,学会平等和关爱。同时,子女在受尊重的前提下,还能够拥有自信,愉快地创造自己幸福的人生。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郑重告示:尊重儿童权利是每一个家长的职责。个体在成长时期,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和关爱,成年后他们也会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在他们做父母以后,也就自然会尊重他们的孩子。这是社会价值观良性循环的必然结果。

第二,恰当施爱,培养其独立性。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但是过分的溺爱不利于子女成长。日常中除了满足子女的正常需求以外,对于过分的要求应当以恰当的方式拒绝,不能用粗暴的方式解决,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做一些有意义、力所能及的事,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培养青少年独立、坚强的个性。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互尊互爱

家庭生活的温馨和谐就像无声的语言,既是促进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和实现和谐亲子关系的前提,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第二,建立良性亲子关系。“人生更重要的关系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任何一种人生哲学如果不讲求这个根本的关系便不能说是适当的哲学,甚至于不能说是哲学。”亲子关系是人生的一门哲学,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建立良性亲子关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发展水平。青少年在亲子关系中享受被爱,同时也学会爱人。

(二)社会方面

1、依托社区组织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是目前三大教育板块中更薄弱的一块,要想改变家庭教育的现状,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依托社区组织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一条捷径。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才有利于家长正确施教。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可以以社区为依托,聘请社区内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或教授,担任家庭教育的指导,面向社区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还可依托社区内成功的家庭典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2、设立家长学校,规范家庭教育

政策机构可以建立网络家长学校或实体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给予家庭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从实践的角度考虑,结合实际情况,可将家长学校与优生优育政策结合,同时与正在实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到一起,制定相关规定和计划,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全方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家庭教育的地位日益显现。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3]夏扉。论家庭教育的特性及其教育对策[J]。中山学报论丛,2007、(1)。

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篇10

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和经济地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发展,家庭经济地位不同的幼儿在自尊水平和交往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教育方式偏差家庭,例如沟通障碍型家庭、惩罚型家庭、溺爱型家庭与保护型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幼儿,社交能力缺乏,自信心缺失的现象比较多见,这是教育方式偏差家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幼儿自信心缺失的原因,避免幼儿内向、软弱、退缩、自卑等不良性格的养成,并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影响和教育,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一、幼儿自信心缺乏与家庭教育方式偏差的关联性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将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总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不敢期望成功,做事情经常半途而废,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只有对自己和未来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创造和有所贡献。有了自信,有了底气,他们的聪明才干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自信的培养并非简单易做,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幼儿时期则是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容易受挫,所以家长和老师应注重加强对幼儿自信心的保护和培养。

布朗芬布伦纳的发展生态理论指出[1]: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形成微观系统,微观系统首先是指个体一直接触和联系的环境。如本研究中幼儿所处的家庭、幼儿园、同伴关系等因素。其次是家庭这个微观系统,不同的家庭、不同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密的亲子关系。幼儿所处的微观系统主要是家庭、幼儿园和同伴关系等。

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其子女进行教育和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称为家庭教育。从家庭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都是家庭教育观影响下的产物。不同的教育观念支配着并表现为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行为。按照Jeffrey。J(2003)的观点来看,在某种特殊的情景中,父母和儿童互动时会产生一种特定的互动行为,这些行为就是受教育观影响的行为的具体表现。当父母提出的要求具有一定目的性时,儿童的行为也是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类行为是没有目的性的,是亲子之间互动时的自然流露,这些行为也对儿童有着一定影响。

对一个人的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源远流长影响的是家庭教育,这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取代的。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幼儿日后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站,孩子的任教师是父母。父母作为孩子走向生活的引人和走向社会的指导者,在孩子的成长中充当着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角色。幼儿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很强,感受过的事情会非常深刻,长久不忘。幼儿对外界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他们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信赖父母,所以父母是他们生活中的个模仿对象。父母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准则、评价标准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过,“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关键在于家长的态度”。这告诉我们,一个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若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二、教育方式偏差家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优势视角理论

(二)“镜中我”理论

(三)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在家庭治疗模式中运用更多、影响广泛的是米纽秦的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这一模式的特征是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是家庭,以家庭为工作焦点,特别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改变家庭错误观念,改变家庭成员的看法,改善家庭结构。

三、教育方式偏差家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策略

教育方式偏差家庭幼儿包括四种类型:(1)沟通障碍型家庭幼儿。这类家庭的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生活,缺乏对子女的教育和关心,导致幼儿放任自流,性格乖张霸道,对人过于热情或冷淡,情绪消沉,心胸狭窄。(2)惩罚型家庭幼儿。这类家庭父母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经常采用严厉的、命令的教育方式。一旦遇到孩子犯错,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打骂甚至体罚孩子。此类家庭的幼儿性格散漫、组织性纪律性差,表现为顺从、孤独、懦弱、缺乏自信,个别孩子可能存在攻击性行为和暴力倾向。(3)溺爱型家庭幼儿。这类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富裕,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幼儿常表现为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家庭以外的圈子到处碰壁。(4)保护型(限制型)家庭幼儿。这类家庭限制幼儿活动,一切由家长包办代替,幼儿性格表现为盲从、脆弱、依赖,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4]。

通过对教育方式偏差家庭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分析,通过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资源,可以探索出一系列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对策,帮助教育方式偏差家庭的幼儿改变脆弱的心理状态,改善敏感的心理环境,正确认识自我、挖掘优势,养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快乐地融入社会、学校这个大家庭。

(一)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优势视角是与问题视角对应的理论视角。优势视角理论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向健康方向发展的可能。积极心理学也认为人都有积极向上的潜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整合自己优势和面对克服困难的潜能。我们要以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个幼儿,把每个幼儿都当做健康发展的个体,通过内在潜能优势的发掘、积极进取品质的培养,激发他们的正能量,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2、创设机会,放大优点,培养信心。“镜中我”理论认为,个人对自我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认识主要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通过社会互动形成的。教育方式偏差家庭的幼儿内心脆弱、缺乏自信心,他们害怕失败和嘲笑。当教师用积极的眼光、正面的评价、接纳与宽容的心态鼓励幼儿时,幼儿也会倾向于用积极的目光看待自己。我们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幼儿表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被人接受认同和赞美的快乐。教师要努力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给予幼儿情感支持和物质支持,鼓励其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机会,体验成功的幸福,这对于自信心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二)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改变父母教育观念,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

对父母教育方式的训练是矫正孩子不良行为、树立自信更直接有效的方法。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正是要改变家庭的错误教育观念,改变家庭成员的看法,改善家庭结构。

1、学会倾听,有效沟通,管理情绪。情绪管理是指能察觉自己的情绪并正面表达出来。我们引导家长创设机会与孩子交谈,可以针对某件事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了解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家长要引导孩子忽略消极情绪,正确判断是非,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要时时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行为动机;要掌握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其个性特点,宽容孩子暂时性的错误;对孩子进行一点一滴的熏陶和感化,引导孩子逐渐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九大原则的内容是”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如何建立亲子关系九大原则(培养孩子的自信与独立)”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友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